轉眼畢業四年,來京三年,心態發生了許多變化,在一次次與現實交鋒後,把理想主義收了又收。還是不得不承認,社會有一套運行的規則,無論是否是正確,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做一些妥協。
也慢慢意識到所謂的人格獨立是多麼難達到,甚至連搞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要什麼,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究竟哪些是自己的欲望,哪些是別人期待的,哪些是為迎合評價體系……才發現很多時候我都高估了自己的自由意志。
去年的很多時候我便是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究竟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類型的電視劇,喜歡和什麼樣子的朋友來往,喜歡哪類書籍,喜歡何種風格的衣服,做什麼事情會讓我覺得真的放鬆,我適合什麼工作,又能做什麼崗位,想要怎樣的生活狀態…… 像是把從前的自己推倒、撕碎,又企圖重新野蠻生長。
我終於漸漸放下不斷去迎合外界眼光的虛榮心,開始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這才發現我早已習慣了去壓抑自己本身的情緒,去有意識、無意識地優先滿足他人的訴求,而實際上,我卻根本不了解自己。我共情能力太強,太會換位思考,太會調節氣氛,我用著這樣的 “天賦” 從小到大獲得過不少人的喜愛,可是,老師、親戚、朋友,他們喜愛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我呢?我總在為他人考慮,誰又來關心我到底舒不舒服呢?乖巧、溫柔、懂事、順從,那是真正的我嗎?
我馬不停蹄去追尋的那些東西,又真的值得嗎?我不斷削足適履,我快樂嗎?那些是我真正想要的嗎?而所謂的意義,又是在哪套評價標準中的?優績主義真的合理嗎?這樣下去,只能是被效率推著走,不斷消磨個性,讓自己標準化。倒是不如煮一碗我喜歡的麵給自己吃,照顧好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我開始不斷說 “不”,我不再被動,不再被 “恥感” 支配,不再把自己始終置於客體的位置上,我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親手佈置自己的人生。我學著去勇敢爭取我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掩飾自己的鋒芒去換得一些體面,或者一些所謂的喜歡,我寧願做個別扭的、不討喜的女子。
我無需刻意去博得任何人的好感,而是應當首先尊重自己的感受。
我不再想成為任何人,我只想搞清楚真實的我是怎樣子的,我想成為我自己。
01 閱讀與寫作#
1.1 擴寬了閱讀面#
有好一陣子我沉迷於看商業經管類的 “成功學” 的書,現在卻愈發覺得如果只看那類書,會讓人越來越狹隘。而如今我更想看看平凡人的生活,看看更多種類的人生經歷,看看世界的參差多樣。我只能活一次,但是我可以在這些作品中活過千千萬萬次。正如《東京八平米》中的這段話:“電影是一個捷徑,讓你透過螢幕豐富自己的人生觀,也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眼前所發生的事和各種各樣的人。” 電影如此,文學作品亦然。
物理世界的探索受困於時間和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精神世界的闖蕩卻是廣闊無垠的。對我而言,文學作品是會讓我置身於更大的天地之間。
去年印象最深的有這幾本:《我本芬芳》《五四婚姻》《我的媽媽做保潔》《靜寂工人》《長夜的獨行者》《厭女》《單身女性時代》,太喜歡這些真誠並且有人文關懷的作品了。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佳話我真的看夠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平凡人的聲音也應該被記錄、被聽到,這些掙扎、痛苦、無奈、堅強,這些結構性的困境,不應該被有意無意地忽視。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正如張小滿所說的:希望我能多關心這個世界上的 “他者”,理解一個人在有限的條件下如何做選擇,理解一個人的命運並不僅僅由他 “是否足夠努力” 而決定。
新的一年,希望在讀書這件事上我能更有自主性一些,不能各類榜單投餵什麼我便無腦讀什麼,要去主動檢索和思考我究竟喜歡讀什麼樣的書。分清楚主次,對於社會、人生的理解,並不是看幾本所謂商業秘籍就能增加的,我還是要學會抓主要矛盾,需要有更多想像力,更多基礎學科的知識打底,更多對當下與歷史、國內與全球的關注和理解。
總之希望可以把視野打開,不要就著一個門類一直讀,要涉獵廣泛,不要給自己設限,把自己發散性思維強的這個特質用於找書上,去為自己的精神世界開疆擴土,仔細地挑選下一本要讀的書,然後在這樣暫時劃定的界限內,專注地一本書一本書地去讀,而不至於太過跳脫而東看一本,西看一本,然後慢慢形成自己的閱讀地圖,也試試寫寫讀後的感受。
1.2 用 RSS 瀏覽碎片信息#
之前主管開玩笑地嘲笑過我是 2G 網,說希望我不要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應該多攝入些各種領域的信息,有自己的思考。今年我終於在閱讀源的選擇上做出了不少的改變,在不斷想各種辦法來打破各種牆,讓自己能夠攝入更多樣化的信息,聽到更多元的聲音,盡量形成自己的判斷。內容上國內外媒體都會看,工具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嘗試了 RSS,用 RSSHub+Inoreader 搭建起了自己的閱讀器,將信息源整合在了一起。
1.3 搭建了博客#
在做了很多調研之後,在鏈上搭建了個人博客,寫下了第一篇博文《周報 #1 - 藝術、好奇心與代碼之外》。這是我的 xLog 博客訪問地址:hellotangman.xlog.app,內容會包括我讀書心得、攝影作品、編程學習、寫寫畫畫、戶外徒步、訪古見聞等,跟著好奇心,去探索我覺得酷的東西。希望以電子報分享所見所思的方式,結識更多朋友,碰撞出更多思維火花。
正如我在這篇《我為什麼寫博客(附開源鏈上博客搭建過程)》中所寫,雖然互聯網的普及讓創作和表達這件事要比紙媒時代要方便得多,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但是眼下移動互聯網端的生態很明顯已經非常差了,各個內容平台各種爭奪流量,顯得愈加封閉與排他。
算法也在每時每刻算計著人們寶貴的注意力,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十幾秒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刺激,刷不到盡頭,劣幣驅逐良幣,這也導致各種博人眼球的引流手段層出不窮,有的平台甚至會有意去推一些引起對立的話題,來煽動情緒以獲取流量。
博客是一塊還算清淨的地方,能夠相對自由地去表達。而且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屬於自己而非平台,有排版自由,有刪改自由,有檢索自由,也有超鏈接自由。
在我看來,超鏈接就是互聯網的基本自由,平等地獲取信息是我們每個人應擁有的權利。讀博客時鏈接的不斷跳轉,對我而言,與以書找書的快感很相似,也是不斷地在打破自己原有的認知,是涉獵新領域、新知識的好渠道。
今年重新拾起來筆,開始記錄和分享,回看用心寫作的長文,或是隨手記下的碎碎念卡片,都会覺得很溫暖。寫作長文也是在實踐 “卡片筆記寫作法”,靜下心來,把一些主題相關聯的碎片借著寫文章的機會整合起來,一氣呵成,甚至還會發現卡片之間新的聯繫,對我而言這個過程便已經足夠治癒了,能從中獲得許多快樂。
02 畫畫#
2.1 古畫臨摹#
重拾畫筆的一年,把過程中記錄下的一些碎碎念匯總進了這篇《記得來時路,繼續畫下去》,在其中精選了一些過去幾年畫過的畫,有博物館的各種文物、各類古建築、看過的展覽、剛學做飯時繪製的各類菜譜、與朋友相處的日常、各種各樣的扇子、可愛的小人…… 算是一個小紀念。
雖然高中學的理科,大學學的小語種,畢業後進了互聯網,從來沒有和畫畫這件事有過關係,但是很開心的是這麼多年,雖然斷斷續續,我仍舊還在畫。
時隔幾年,總算是重拾畫筆,開始和阿七一起臨摹古畫。
沉浸在畫中的這片刻,也能帶給我許多的振奮,用心去體會畫筆用不同的濃淡或力道在紙上留下的各種痕跡,乾、濕、枯、實、粗、細…… 心裡的雜念與煩躁仿佛都消失掉了,我要想的僅僅是下一筆該如何畫,專心地感受著墨色的乾枯濃淡、筆畫的疏密節奏、空間的虛實呼應,這樣專注而沉浸的時刻對我而言非常珍貴。
畫畫像是游離在現實生活之外的一個世界,可以讓我浮躁而功利的心靜下來片刻,可以帶給我內心很多力量。我想這些小變化,大概是要比所謂的繪畫技巧或者美術史對我來講更為寶貴與難得的吧。
我太需要這樣鬆弛的時刻了,這樣在計劃表之外隨心而欲的放空,不必帶著太強的目的性,就跟隨著好奇心走走停停。
日復一日地在快節奏的城市中打工,有時候會覺得很迷茫和虛無,但是想起來還有畫畫這樣讓我如此有熱情的事情存在著,還有阿七這樣志同道合的朋友存在著,我還是會打起精神繼續賺錢、存錢,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選擇,可以更自由地做我喜歡的事情,可以實現曾經的小夢想。
2.2 外出寫生#
一直蠻想走走畫畫,畫下我走過的地方,但是總覺得基礎仍舊沒有打牢固,所以遲遲未敢下筆,只停留在臨摹古畫的階段。 去年下半年總算是鼓起勇氣嘗試了寫生,算是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從中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 要去思考如何將很具體的東西抽象地表達出來,主次如何排布,突出哪塊,省略哪塊,哪裡實,哪裡虛,是很奇妙的體驗,也很驚喜地發現從前的許多積累被調用起來了。
2.21 徒步#
爬山大概剛好是一個 “有感而發” 的契機,暫時逃離鋼筋混泥土,打開各種感官,去全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然後將這些畫下來。
從各種角度去觀察大山,也是從不同往日的角度在觀察自己,把自己置身於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之中,置身於充滿挑戰的山林中,置身於拋卻社會屬性的人群中,這樣的時刻,我又是怎樣的我?這樣幾乎可以說是逃脫種種標準、丟掉各類標籤的時刻,會很容易讓我放鬆下來,那我以怎樣的姿態面對?
而這樣的時刻,我似乎也很容易放下一些執念,因為很難在這樣的場景下再 “自我”,幾乎不再被凝視或者自我凝視,而是每時每刻都任由 “他者” 闖入,不論是不可預料的路況,還是會遇到的新的人,應接不暇,衝擊著那些往日裡盤桓在心頭的困擾,也許這是在逃避,但是反倒是讓我生出更多勇氣去面對,未必能解決問題,卻也許可以使得問題不再算是問題,而是隨風飄散在山川湖海中了。
也許也就是在提醒我,活在此時此刻吧,放下宏大敘事,去專注地爬一座又一座我想爬的山就可以了。
也可以讓我意識到,我真正舒展的狀態是怎樣的,而往日裡我又多少地方都是在壓抑自己真實的一面,或為迎合他人的標準、需求,或為照顧他人的感受,或為滿足他人的期望,我讓度了多少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情。
2.22 访古#
秋末在胡同拍到了喜歡的照片,然後畫了下來。走在寺廟裡,看晨鐘暮鼓,看銀杏葉綻放在古建築前,看葉子映在紅牆上影影綽綽。腦中回想起在西安念書的很多事,比如碑林的秋天,比如小雁塔的春天,比如那時候很喜歡和 eastmoon 在有煩惱的時候去小寨的大興善寺,在院子的大香石上坐坐仿佛心都能靜下來更多。
就會覺得還蠻神奇的,我這樣愛嘗試新事物的人,那時候喜歡的一些事情,如今居然也還在繼續做。雖然時常忙於趕路,但是偶爾回想起來這些,還是會覺得很開心。
成長是長途跋涉地返璞歸真,對我而言確是如此。
以及,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多多記錄,這樣會更加激發人的創造欲,希望新的一年可以繼續帶著活力去探索喜歡的事物。
03 攝影#
攝影大概也是一種幫我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生活中來的方法,會讓我更加沉浸地去觀察生活的細枝末節,去追一場落日,看一場完整的晚霞,將雲朵變幻的時間、層次與色彩記在心中。
我非常喜歡通過調整參數,去還原眼前的景色,去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去捕捉,去構圖,去觀察光影,去變換角度,去選擇在什麼時機按下快門。
我想這大概就是創作和分享的快樂吧。
其實最開始想買相機,是想督促自己多出去走走,而不是總宅在家裡自我封閉。在 24 歲的時候我用工作了一年多存下來的錢買了一台 A7M4,沒想到我竟然要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喜歡攝影,或者說需要攝影這件事。攝影讓我仍舊還能在一些瞬間保持對外界的敏感,用陌生化的眼神去重新打量已然程式化的生活,重新燃起一些好奇心與探索欲,在庸常瑣屑中定格一些片刻,以供懷念。
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之外,在喘息的間隙,還有相機中這些精彩而難忘的時刻,在黯淡的打工生活中色彩繽紛著。
04 技術探索#
4.1 Swift#
主要跟著油管 up 主 ChaoCode 的視頻在學,很喜歡她的聲音和講課的節奏,講的也很細緻和全面,非常適合 0 基礎。然後再配合著 Apple 官方 Swift 教程《The Swift Programming Language》的中文版。
寫下了人生中第一行代碼,寫下了 Hello world,學會了打招呼,好開心!以及 ChatGPT 真的是學習的好助手,遇到問題的時候問它,它會很耐心地解答。
在ChaoCode的個人網站無意發現了她有做一個很棒的關於 Swift 相關的資料的合集,都附上了很認真的推薦語,在其中發現了許多超級棒的 IOS 開發者,我覺得他們超級炫酷。
4.2 提示詞#
在@JimmyWang 的這個文檔中learningprompt.wiki學到了一些使用和設計 Prompt 的小技巧和框架,比如:
1)在問題的結尾裡放一句 Let's think step by step,模型輸出的答案會更加準確。
2)增加 role,讓輸出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風格。
3)Few-Shot Prompting,我們可以給模型一些示例,從而讓模型返回更符合我們需求的答案。通過向大語言模型展示一些少量的樣例,並在樣例中解釋推理過程,大語言模型在回答提示時也會顯示推理過程。
4)在需要信息總結或是信息提取時,可以通過示例來闡述需要輸出的格式。
文中引出的一些參考文章質量也非常高,有一些 AI 相關的 newsletter,也有一些學術論文或者課程講義,還有一些相關的網站或是產品:斯坦福大學的講義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 web.stanford.edu、Learn Prompting learnprompting.org、一個 Prompt 聚合網站flowgpt.com……
05 出門遠行#
終於在畢業兩年後第一次出京旅行,分別在春、夏、秋去了煙台長島、內蒙古錫林郭勒和內蒙古赤峰。
最難忘的是錫林郭勒之行,這是我和阿七相識的第七年,我們約好穿上白色長裙一起去了草原,大喵幫我們記錄了下來。
在夏天的草原上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一起在草原迎風奔跑,一起在篝火旁放煙花,一起在越野車上唱歌,一起在沙漠感受細沙,一起去拍攝滿天繁星,一起在皮划艇上打水仗,一起在充滿煙火氣的夜市上買燒烤,自由而恣意。
06 人際交往#
6.1 親情#
中學時不理解媽媽那些對我學業嚴苛的呵責,大學畢業後也不理解她對於讓我考編制的熱衷,很多年我都認為媽媽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是因為我考了年級前十,是因為我去了一本大學,她才喜歡我。
其實是也不是,她的那些恨鐵不成鋼,只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愛我而已。
我在一天天變得更強大,而父母卻在慢慢衰老,我似乎很難去接受這件事,原來在內心深處,我仍舊想心安理得地做個溫室中的小孩子。
剛畢業的時候,因為人生選擇等等問題與家人吵過許多架,因此那時候我迫切地想要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想要自己去做選擇,想去走自己想走的路,而非親人們所期待的。如今已工作三年,這幾年不斷和家人分享我的成長,他們的態度也從最初的質疑、否定,慢慢多了幾分理解和鼓勵。他們也許也開始選擇試著相信我,相信我不再是單純幼稚的小童,相信我可以依靠我的雙手去盡力靠近我想要的生活,相信我足夠強大到可以去保護他們。
如今再回家,發現那些我曾經拼尽全力去對抗的東西,也許早就柔軟了下來。被保護了那麼多年,接下來我也應該快快成長起來,去守護我想要守護的人。
6.2 友情#
回看這幾年,朋友基本都沒有太大變化。有老朋友在身後,有時會讓我猛然驚覺,這世上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而我也走了很遠的路了。在一些我遲疑的分叉口,或者想要放棄的低谷,他們帶給我太多的鼓勵與肯定,會讓我感受到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對抗。於是像我這樣的人,居然也敢於去邁出一步又一步,一點點走出自己井底的小世界,在撿六便士時,也抬頭看看天。
能夠帶給彼此力量的朋友真的,真的會讓我更加自如地做自己,我並不是要成為什麼樣子才可以,而是要坦然做自己就好。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挺驚喜的是,這一年居然因為寫作認識了幾位新朋友。這樣的一些分散的、小小的精神鼓勵或者說支撐,其實對我而言很重要。之前總覺得自己可以一個人扛很多事,如今也認同了這句 “一群人會走得更遠”。習慣於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我,也總算是漸漸學著重新打開自己的心扉,重新拾起筆,學習著去記錄與分享,去表達真實的自己,甚至去主動找尋志同道合之人。
所謂的社交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吃喝玩樂這樣簡單,我想要的是遇到同路人,想要是好奇心的碰撞,想要的是我在探索自己熱愛的事情的時候,也遇到同樣走在這條路上的對方,我來到這裡,是為了和舉著燈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相逢,我們在某個節點,在彼此身上認出自己,我們分享對這個世界差不多程度的不滿,我們身上有不同程度的殘缺與失憶,但是仍舊沒有放棄。
也正如斜陽在小報童中寫的這段:建立一些新的共同體,不依托於傳統的血緣與文化,而是依托於共同的興趣與理念,同時我們還能借助互聯網這樣的新技術來實現。當然要達到人与人比較緊密的聯結,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也會繼續探索。
6.3 愛情#
又是單身的一年哈哈哈,感情上仍舊是空白,關於親密關係的一些看法,寫進了這篇《<放羊的星星> 中的反脆弱與創造型愛情》。
現在很多東西卻都是效率至上,人已經被無限地 “工具化” 了,從小到大,太多條條框框,太多指標、目標,不斷削足適履,在一套未必正確的評價體系裡掙扎不息,個性在這個過程中被一點點磨平。
但是我想愛情確實應該是一件難得的自由和放鬆的事情,就像馬克思曾經講過,人最大的財富就是自由時間,我想愛情也是很好的自由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袒露最真實的自己,信任彼此,放心地付出,共同探索能力的邊界。
07 工作#
轉眼竟然已經工作了三年,有太多孤獨、痛苦、迷茫的時刻,在絢爛高樓下,在擁擠地鐵中,也曾無數次叩問過自己,我要的到底是什麼?是實現所謂的價值感?是功名利祿?是房子車子?也許都不是?那是什麼呢?
我汲汲所求的,是否有太多是社會無形中強加的呢?到底有多少東西是我自己的自由意志?
我總覺得還應該有些別的寄託,我覺得應該有更多想像力,有更多可能性。何況人生很長,這一時的得與失,如果放到十年、二十年的維度去看,也許也不算什麼的。
生活除了各類評價體系裡的種種指標之外,其實不過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罷了,而我所求的,不過是翻開書的那片刻的寧靜。而過程中的種種經歷,不論是收穫也好,坎坷也罷,不過是幫助我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想要的是相對的、小範圍內的平等、多元、包容、開放,想要的是內心的自洽與自由。
那麼人的價值究竟應該用什麼來衡量?學歷、職位、年薪等等這些標籤嗎?是唯一的嗎?是像那套主流成功敘事那樣用金錢、地位給人三六九等分一分嗎?還是說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維度呢?寫好一首詩,買了一輛車,是否可以和做好一碗麵一樣值得慶祝呢?
物質的欲望與追逐永無止盡,那我索性就試著跳出這個所謂的評價體系,去認真地做好每一項瑣碎的工作,爬一座又一座我喜歡的山,畫一幅又一幅我喜歡的畫。希望我可以繼續在我的開放世界中繼續勇敢探索,見招拆招,帶著好奇心和探索欲,繼續闖關。
而通過不斷地讀書、實踐,會發現我並不孤獨,因為我面臨的種種困境,千萬人都曾經面臨過。小鎮做題家背井離鄉來到大都市,必然要面臨種種不適應,舊世界的崩塌,新舊思想的碰撞,一次又一次的被質疑,與屢敗屢戰的抗爭。而其實再放眼世界,不少國家的城市化的進程也許也都多少有相似之處。
關於工作想說的太多,又不知從何說起,就引用《靜寂工人》中的這段來做結尾吧:
工作,不只是一个位置,它同時影響著人如何看待自己,能與什麼樣的人互動,可以在什麼樣的時間行走在哪些地方。
伴隨資本主義所框架出的 “高效率” 工作形態而來的,是勞工的螺絲釘化 —— 被簡化為勞動數值或勞動力,而非一個人,因講求 “效率” 之故,被切割、淨化成純粹而孤立的工作單位。
工作之於個人,是否僅僅意味著獲得一份報酬?新自由主義所賦予的自由,到底是給 “誰” 的自由?
也許是年歲漸長,從桃花源走出後,對世事艱難有了更多認識,我沒了幾年前那樣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也不再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氣,卻多了許多顧慮,在一次次的焦慮後發現,許多問題在當下也許是無解的,那麼,我就還是帶著問題繼續上路吧,好好去過每一天,好好學習技能,好好閱讀寫作,好好工作賺錢。
如果我不斷變得更強大,如今困擾我的種種問題,也許在未來會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而這些我所牽掛的人與事,是我放不下的,也是讓我不至於放棄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