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霞旧梦

枕霞旧梦

阅读|画画|摄影|文博|徒步 跟着好奇心,去探索我觉得酷的东西 希望以电子报分享所见所思的方式,结识更多朋友,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

走走畫畫,在山野間探尋自我 | 北京漫步

176db8baf3305e49e70b0b155ccea188

一直蠻想走走畫畫,遲遲未敢下筆。爬山剛好算是一個契機,讓我總算鼓起勇氣嘗試了寫生。

從各種角度觀察大山,也是在觀察自己。置身於充滿挑戰的山林中,置身於拋卻社會屬性的人群中,會讓我恢復很多活力,是對自身力量的確認,是探索半徑的擴大。

這樣逃脫種種標準、丟掉各類標籤的時刻,往日裡盤桓在心頭的困擾,也許就飄散在山川湖海中了。

01 雨中鳳凰駝,煙雲繚繞,泉水叮咚,仿若置身仙境#

image

還是第一次在山上遇到這種霧氣,仿若置身仙境,就忽然想到了蘇軾《赤壁賦》裡面那句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雖然爬升我實在是有些吃不消,不過好在中間遇到的一些景色還是讓我覺得沒白來:在煙雲繚繞的森林中穿行、看到形狀很好看的樹葉、聽著泉水叮叮咚咚、踩在厚厚的黃色落葉上感覺軟綿綿的……

image

image

之前也一直想走走畫畫,畫下我走過的地方,這次爬山也算是一個 “有感而發” 的契機,於是便鼓起勇氣試了寫生,雖然還處在對著照片畫的階段,希望之後再勤加觀察和練習,可以有朝一日帶著便攜本邊走邊畫。

這一年也一直在畫山水畫,不過多是臨摹古人的畫,還在打基礎的學習技巧的階段,很少自己創作,今天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 ——要去思考如何將很具體的東西抽象地表達出來,主次如何排布,突出哪塊,省略哪塊,哪裡實,哪裡虛,是很奇妙的體驗。

仿佛之前的許多積累被調用起來了,比如小草雖然雜亂,但是也是三五成組,有一些順的勢就可以用逆的勢破一下;比如樹近實遠虛,可以用墨色濃淡、行筆速度快慢、筆的乾濕等來做區分;比如石頭中的方圓、虛實的對比,有的邊緣鋒利出尖,有的邊緣便需要圓潤頓筆回筆,以及並不是每一塊石頭都封實在,也可以留一些契口……

萬事開頭難,之前對於寫生一直很懼怕,覺得自己的基礎仍舊沒有打牢固,水平遠達不到自己創作。今天算是踏出了重要一步,發現打基礎與寫生可以同步進行,兩者並不矛盾,畫生活也許還能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理論呢。

當然,師今人不如時古人,師古人不如師造化,練習繪畫技巧固然很關鍵,但是我想對我而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多去自然中觀察觀察,把我平時成天對著電子產品的五官放空一下,暫時逃離鋼筋混泥土,打開各種感官,去全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02 秋日海坨山,層林盡染,像打翻了調色盤#

image

層林盡染,像打翻了調色盤一樣,果然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勉強算是寫生,雖然還畫得很不熟練,但是腦中也隱隱約約會回想起山水畫中的一些小知識點,比如用墨色濃淡來區分主次,用用筆疾緩來表現遠近和虛實,用點的大小、疏密和節奏來呼應整體的勢……

image

也正如阿七姐發來的《仿佛若有光》中的這段:

畫的過程,就是把對大自然的情感,把天地人之間的關係,用自己的畫講出來……就是這種光感,我就要去表現它,傳統的經典,我只是借鑒它的方法,最終表達我自己的內心。

image

image

image

03 長峪城,綿延不絕,層層疊疊#

image

這次爬山我終於不再是一直在尾隊掙扎了,終於有餘力慢慢看看風景、吃個午飯了,成長了!開始一小段在首隊,後來爬升太累歇了好幾處,然後居然也能基本一直在中隊,剛好也因此認識了好幾位超可愛的新夥伴,有喜歡說 “哇偶” 的中隊領隊,有超開朗和有活力的攝影領隊,有剛在雲南徒步了一個月的炫酷楊楊(我也好想去長線 5555)……

甚至中午還和大部隊在山頂慢悠悠吃了午飯,還坐地上曬了會兒陽光,以及我總算成功在山上泡了泡麵(用的早上裝在保溫杯裡開水)。

image

image

04 銀山塔林,以崇山峻嶺為背景的古塔群#

image

在大降溫之前,和斜教組織的小夥伴一起去爬銀山塔林啦,看到了朦朧的層層疊疊的遠山、紅橙黃綠的葉子、以崇山峻嶺為背景的古塔、枯枝中的一片片蒼綠色、好多種形狀的大石頭……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05 我為什麼喜歡爬山,是探索半徑的擴大,是對自身力量的確認#

d5cc2f58ca65cf210f552eb7e03aa4b4

也許我就是更適合在山野間吧,爬山對於我來講是一種充電方式,會讓我恢復很多活力,我想也不僅僅是因為運動分泌的多巴胺,或者與大自然更近,或者途中認識的同路人,更多的是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更多自身的潛能,是對自身力量的確認,是踏足疆域的擴展,也是自身探索能力半徑的擴大。

從各種角度去觀察大山,也是從不同往日的角度在觀察自己,把自己置身於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之中,置身於充滿挑戰的山林中,置身於拋卻社會屬性的人群中,這樣的時刻,我又是怎樣的我?這樣幾乎可以說是逃脫種種標準、丟掉各類標籤的時刻,會很容易讓我放鬆下來,那我以怎樣的姿態面對?

而這樣的時刻,我似乎也很容易放下一些執念,因為很難在這樣的場景下再 “自我”,幾乎不再被凝視或者自我凝視,而是每時每刻都任由 “他者” 闖入,不論是不可預料的路況,還是會遇到的新的人,應接不暇,衝擊著那些往日裡盤桓在心頭的困擾,也許這是在逃避,但是反倒是讓我生出更多勇氣去面對,未必能解決問題,卻也許可以使得問題不再算是問題,而是隨風飄散在山川湖海中了。

也許也就是在提醒我,活在此時此刻吧,放下宏大敘事,去專注地爬一座又一座我想爬的山就可以了。

也可以讓我意識到,我真正舒展的狀態是怎樣的,而往日裡我又多少地方都是在壓抑自己真實的一面,或為迎合他人的標準、需求,或為照顧他人的感受,或為滿足他人的期望,我讓度了多少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情。

所以,跟著自己的心走吧,去做自己真的喜歡的事情,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和事身上,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評價,而不是為所謂的主流的評價體系削足適履,而不是不斷壓抑真實的自我。凡事都先自己的感受為先,問問自己舒不舒服,快不快樂。

自我探索之路漫漫,是痛苦的,是在不斷地否定和拉扯中進行的,但是正如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中的這段:

據說,當馬克思被問及 “在必將到來的共產主義社會裡人們會變得怎樣” 時,他回答說:“我是在階級社會的污染中成長起來的一個被歷史規定的存在,未來社會裡的人的面貌,只有在那個社會裡出生成長的人才可得知。”
“我”,總是過渡時代的產物,總處於半途之中。沒有必要否定過去的自己。正是因為過去的局限、過失以及 “別扭”,才有今天的自己。原諒過去的自己,與那個自己和解,將那個自己懷抱在 “我” 的心中就好。
很久以前,在我還年輕時曾經寫過:“所謂成熟,就是自己體內接納他者的吃水線的水位升高。” 這個想法至今沒變,令自己也吃驚。可是,比起當時,同樣一句話也更有實感了。
往昔之我,已成 “他者”;未來之我,亦為 “他者”。

那麼我也會不斷與舊我做鬥爭下去的,也學會接受自己,不管是新我,還是舊我。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