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霞旧梦

枕霞旧梦

阅读|画画|摄影|文博|徒步 跟着好奇心,去探索我觉得酷的东西 希望以电子报分享所见所思的方式,结识更多朋友,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

Cursor Meetup 北京筆記分享

IMG_5069

上週六(6 月 28 日)去了 Cursor Meetup Beijing,氛圍太好了,現場很火爆,前後左右甚至都站滿了很多人在聽。

微信圖片_20250707172914

IMG_5044

分享一些比較有啟發的點:

  1. 標準目錄結構,需求文檔也可以由 ai 產生的。

  2. 先用輕度工具,生成可視化原型,再把代碼傳給 figma,再通過 mcp 傳給 corsor。

3.AI 想要精準幹活,前提是必須擁有足夠的上下文:背景、技術框架、版本、可參考的、約束條件…… 需要更加明確人與 ai 的職責。

一開始可以不用有完整的 PRD,可以借鑒敏捷編程,一次只處理一個很小的具體的需求。與 ai 討論用戶故事,導出 md,再拆解成一個個任務。在開始寫代碼之前,與 ai 討論技術選型、架構、關鍵實現路徑,大概耗時 10 分鐘。接下來也不要直接開始編程,為了節約上下文。先讓它把和我們聊的所有東西整理成 md,然後再新開一個文檔,可以讓它再重複一遍,精準度可以比較高。與 ai 溝通成本十分低,效率很高,也避免了基層程序員被壓榨。

  1. 做做做,做出厲害的東西,機會就會來。

IMG_5034

IMG_5075

最最最開心的是看到了現場連線 Cursor 的設計師 Ryo lu,激動啊(迷妹上線)!之前他還在 notion 的時候就讀過不少他的文章(他是 notion 的第二個設計師),他很有自己想法,有審美,有熱情,會讓人覺得很有意思,不太按照常理出牌,也很直接,很有創新思維,不墨守成規,他的很多理念都對我影響蠻大的。這是他的博客地址:https://ryo.lu/。

IMG_5079

這次雖然我是自己一個人去的,去之前也挺緊張的,但是沒想到居然在現場偶遇了好幾位老朋友,也結識了有趣的新朋友!開心捏!

以及會場居然在茶話會環節還提供了超好吃的甜點,這個桂花酒釀大福也太美味了,桂花➕糯米皮➕奶油➕酒釀,集合了幾個我超愛的元素。

IMG_5058

IMG_5061

附錄:

AI 總是會迎合人類,那應該怎麼辦呢?大銘在活動上分享了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 寫了一些讓 AI 來 “罵醒” 他的提示詞:

AI 是有 “討好性” 的,這個是技術決定的,LLM 是離散的,你的提示詞就會讓他收斂,這個過程就是會讓他對你的內容有認同感,所以總是會覺得 AI 在討好自己。提示詞落下的一瞬間,LLM 就開始認同你了。所以我利用這種 “認同”,讓它認同我讓他挑刺的這個想法,所以它越認同我,越給我挑刺。用來解決,“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這個場景。

也就是說,可以提前預設一些規則,告訴它可以不用順著我們的意思說。

回家後我讀了他寫的關於 “AI 人格小隊” 相關的文章,原來也不僅是可以有挑刺的預設,還可以有誇誇的,有自省的角色等等,蠻有啟發的,我做一點摘錄在這裡:

我一直在用 Cursor,有一個功能是可以添加 Rules,來給每個對話設置一些可以嵌入的提示詞,於是便有了第一個罵我的提示詞:

要每次都用審視的目光,仔細看我的輸入的潛在的問題,你要犀利的提出我的問題。並給出明顯在我思考框架之外的建議。你要覺得我說的太離譜了,你就罵回來,幫助我瞬間清醒。

我開始思考,批評和挑錯,只是協作的一種方式。經過思考之後,我發現這解決的是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的問題,能幫我發現我認知範圍之外的盲點。

粉絲妹:總是可以發現我在描述中的隱藏的亮點,可能我自己都沒有發現這是天才的想法,或者是一個獨到的見解,尤其是跨界跨領域組合的亮點。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知道,你要馬上指出。不吝嗇任何華麗的詞藻,用來放大優點,尤其是挖掘出來的隱藏的優點。

自省姐:總是不斷挑戰自己輸出有沒有思考的遺漏,嘗試突破思維邊界,找到第一性原理,然後根據挑戰再補充回答,達到完整。你要挑戰你自己的輸出是不是足夠有深度和邏輯性 ——《告別 "好好先生",我做了一個 AI 人格小隊來 "罵醒" 自己》

最後分享一下大銘的現場 PPT《以 "上下文管理" 為核心,實現精準可控的 AI 驅動開發》:

1

2

3

4

5

6

7

8

Cursor Meetup Beijing
9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